最新动态

News

铁路公司西山矿区古交铁路专用线屯兰站东咽喉道岔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工程纪实

       “屯马线上保畅通”

       “保畅通,保畅通,保畅通”

       “汾河畔上建奇功”

       “建奇功,建奇功,建奇功”

       “为铁路公司争光,为新焦煤添彩”

       “为铁路公司争光,为新焦煤添彩”

       通过3个多月的前期准备,提前10天将设备、材料运进站场开展专项模拟演练,于10月8日正式开始的西山矿区古交铁路专用线屯兰站东咽喉道岔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工程班前会上,500余名作业人员热情高涨,齐呼口号,为接下来的高强度作业互相加油鼓劲。

       作为该公司自2011年9月整合重组以来集中人数最多、工程量最大、时间最紧迫的铁路道岔升级改造工程,经与国铁古交站及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批准后在四天封锁点时间内(每日封锁线路6小时)对屯兰站东咽喉交叉渡线(11#,13#,15#,17#)磨耗严重、局部损伤,与连接线路不匹配的设备全部进行更换,对因交叉渡线线间距及轨型变化,引起相关道岔1#、复式交分(3#~9#)进行适应性调整,由此引起的相关工程,包括线路、轨道、信号等工程进行相应升级改造,并在每天规定的封锁施工点内完成当日工作量后恢复限速通车,将屯、马兰矿铁路煤炭外调及古交电厂燃煤正常运输影响降到最低。

691A9872.jpg

       八点三十分,随着施工命令正式下达,全线进入封锁状态,等待已久的作业人员有序走上作业线路,有的用电动螺栓扳手快速卸下扣件、有的拨运已经拆解的钢轨、有的抬运卸下的旧木枕、有的整理零配件、有的安装锯轨工具、有的则准备推运已经组装好的道岔……五百多人,瞬间便分散到七八个不同的作业地点,一时间,施工现场号子起伏,挖掘机粗声粗气的轰鸣、铁锹与石砟叮当的碰撞此起彼伏,虽然人员众多,但却忙而不乱。

691A9860.jpg

     为了如期完成工程进度,该公司不断优化每日施工方案,由公司分管领导现场牵头指挥,工程、工务、电务等主要部门具体实施,安全教育、生产技术、运输调度等管理部门现场进行协调监管,充分将新焦煤 “安全为天,生命至上”“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落实落地,将每次施工分成人工(机械配合)拆除旧道岔,人工(机械配合)清挖道床,出旧轨件、轨枕,人工(机械配合)推移道岔落位的更换方法,用挖机将岔枕配件等调运到组装现场,排布岔枕,整组组装。

691A9862.jpg

      最长的混凝土岔枕单根1500多斤,需要6到10个人抬运,每个人分担将近200多斤的重量;一根钢轨,需要十几个人喊着号子翻动;一组组装好的混凝土枕道岔,重达近八十吨,需要几十人推动……深秋的天气已是凉飕飕,但作业人员的额头确是汗涔涔。

       屯兰站东咽喉场所狭小,施工受限制,为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该公司在有限的场地内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施工期间累计投入各类设备工具200余台组,并将人员分成3个大组、50个小组提高现场协调指挥能力,有效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

691A9865.jpg

       在每日的施工任务作业完毕后,电务部门及时进行轨道电路导通、转辙机调试及联锁试验,试验正常后确认开通电务设备;工务部门还需要安排专人一遍一遍的用道尺复核着道岔的几何尺寸,俯身查看轨距和水平。

微信图片_20201014160650.jpg

      “道岔各部尺寸质量必须达到轨距误差-2,+3mm,支距误差2mm,查照间隔控制在1391-1394mm,护背距离控制在1346-1348mm,扭力矩必须达到120-150N·m,岔枕间距误差不得超过20 mm,接头错牙不得大于1 mm,各部连接零件齐全有效,每天线路开通后安排专人在列车通过后检查线路、道岔各部变化,若有线路几何尺寸超限处所及时处理,在更换道岔施工完成后,经过线路过车稳定,再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整细工作。”该公司现场负责人说,“这次道岔的技术升级改造解决了原木枕道岔非标、使用周期短,连接杆易脱节、松动,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螺栓易损坏,易松动,钢轨、辙叉肥边、波磨、掉块等问题,维修工作量减少了,安全系数也提高了,日常维修维护的工作量就降低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通过四天的连续奋战,10月11日12点30分,随着人员、设备、机具撤出场外,通过全面整细作业,相关部门对线路验收后正式开通,标志着此次东咽喉道岔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圆满结束。

       下一步,铁路公司将持续加大铁路设备技术升级改造投入的力度,在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加强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减少使用人员在设备操作上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减少维护的强度,降低安全隐患,大大提升铁路运输效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