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站场基础设施,提升调车、检车等作业人员通行安全与便利性,为西山矿区铁路运输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日前,山焦西山铁路公司集中精干力量,全力推进古交屯兰站场4、5道与6、7道股道间人行道板铺设工程。
据了解,铁路钢轨之间通常是由道砟(通常为碎石或石子)堆垫,这种结构虽然在铁路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缓冲作用,但也给作业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在调车上下和检车作业时,由于道砟表面不平整,存在较多的碎石和缝隙,作业人员很容易在行走过程中失去平衡,导致脚踝扭伤或其他身体部位受伤。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这种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改善作业环境,铺设平整的人行道板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对于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铺设工程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验收统一评定标准进行规划,施工组织部门依据施工图纸,结合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人力和材料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条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涵盖多项内容,包括铺设花岗岩人行道板、填补洼垄道渣及污土废渣外运等。
改造后,股道间作业路面将实现花岗岩人行道板全覆盖,彻底消除雨天泥泞、道渣硌脚等安全隐患,恶劣天气下作业效率预计提升20%。从经济效益看,标准化道床结构可减少设备故障导致的停运损耗,预计年运输成本降低12%以上。此外,工程同步优化污土废渣外运流程,实现施工环保与运输安全的双重保障。
由于施工地点位于铁路既有线路之间,日常作业繁忙,安全防护成为重中之重。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职责。同时,安全管理部、生产调度中心当日值班人员对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和现场安全盯控工作。施工前,建立“驻站防护+现场防护”双机制,设置了驻站防护员和现场防护员,根据施工作业现场地形条件、列车运行特点等因素,确定站位和移动路径,确保所有人员和设备及时下道,避车至安全距离。此外,针对现场机械作业及设备作业人身伤害风险,公司安排专人指挥,避开交叉作业,并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流程,从定位放线到基础土方开挖、清运污土废渣、铺平洼垄道渣、铺设花岗岩道板、勾缝,再到整理股间道渣,每一步都精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为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方面,严格执行班前排查工作,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工作布置、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确保责任到人,现场防护员负责施工地点的安全防护,与站内助理值班员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施工工具材料不侵限。在技术方面,依据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砌筑质量检查和验收,实行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建立材料检查验收签证制度,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在环保方面,施工人员将施工废土,用编织袋装运集中运离现场,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切实贯彻环保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古交屯兰站场股道间人行道板铺设工程的实施,是铁路公司提升站场设施水平、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的重要举措。当前,全体施工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为作业人员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改造是公司推进铁路设施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一环。”西山铁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以屯兰站为示范,持续推进站场数字化监控、道床智能监测等技术应用,通过“设施升级+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安全、高效的铁路运输通道。
工程预计月底完工,届时屯兰站将以标准化作业环境重塑屯马线铁路枢纽新面貌,为能源运输及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